查看原文
其他

文献日常 | 社会工作干预与中国乡村生态、生计与生活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研究——以绿耕项目为例

前言

疯狂清库存的第一步:)本来以为假期能把库存搞完,没想到假期结束了才开始...


读到这篇文献我意识到我了解的现实知识还是太地域了,绿耕我是真的没听说过......


这篇文献以实际项目为依托,首先从实践经验中发现的问题开篇,分析社会工作中存在的理论与实务的本土化困境;第二部分介绍本文所选取的具有解放取向和结构立场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视野,并通过其解释中国乡村社区中存在的生态、生计和生活危机;第三部分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出发,列举了很多特别具体的社区为本的整合社会工作实践策略;结论部分再次将本文所使用的理论和实践依据进行讨论,得出了社区为本的整合社会工作模式是符合中国和绿耕项目现实的这一结论。



读完我主要有两个感受


第一是关于马克思主义。2020年武大331真题第一题就是“论述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工作理论发展的影响”,这一年想过无数次这道题,到12月了模拟考这题还是感觉写不出来。看了这篇文献才意识到可以怎么拓展思路,并且这道题可以结合《社会工作理论》的第八章社会发展视角进行展开...


第二是关于田野调查。以前看贺老师的采访推送,强调研究生阶段的通读经典和实地调研,而且还会说,一定量的实地调研之后才写得出来真东西(原话我找不到了也忘记了...QAQ)。之前只是记住了这句话,看到张和清教授这篇文献就有了一点体会

笔记

论文原文

随便放一个发了原文的公众号链接算了= =


社会学研究杂志 2021-12-06


因为直接从cnki上下载下来的版本有24页,懒得一页一页上传...其实也不是文献篇幅长,就是字号比较大..


概念解释

因为发现有挺多概念都想单拎出来写一下,大概篇幅比较长,就放最后面了。


社会原子化

是指由于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社会联结机制——中间组织的解体或缺失而产生的个体孤独、无序互动状态和道德解组、人际疏离、社会失范的社会危机。一般而言,社会原子化危机产生于剧烈的社会变迁时期。个人主义与功利主义是社会原子化的根源,社会原子化反过来又加速了功利主义的泛滥,导致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集体与国家之间的距离变远,乃至出现社会规范失效、公共道德缺失等社会危机


绿耕项目

是2011年成立的广东省专业社会工作机构,从2001年开始实践农村社会工作,2007年确立“城乡合作”的项目框架。绿耕以“扎根社区,精耕细作,培力弱势,彰显公义”为宗旨,目前主要在广东、云南、四川、湖南等地开展农村社会工作实践。

绿耕的三大发展方向:

农村/民族/灾害社会工作实践项目、城乡合作网络、行业培训与同伴支持


绿色社会工作

是为了保护环境和提升人类的福祉,通过将人类及其社会文化、经济和自然环境整合在一个平等的框架内,使人们能够看到主流结构的不平等以及权力与资源的不平等分配。绿色社会工作要求社会工作者能看到身份的政治及再分配的不平等,不再把环境作为被人类利用的工具


佩恩社会工作理论三分法

按照派恩的观点,社会工作理论范式可以分为“个人主义—改良主义”“反身性—治疗性”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三种。“个人主义—改良主义”范式具有维护取向,社会工作针对服务对象的个人问题提供相应的社会福利服务,使其能够摆脱困境,恢复社会功能,达到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结构稳定运转的目的。“反身性—治疗性”范式具有治疗援助取向,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在持续不断的互动中相互影响,使社会工作具有反身性,在觉察和回应服务对象需求的基础上,协助个人、团体和社区成长与自我实现,进而使其走出困境,提升福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范式具有解放取向,社会工作通过赋权,使人们参与到学习与合作的行动过程中,改变致使贫困弱势群体处于不利处境的结构性因素,共同创建新的更平等的资源分配机制和社会关系(这段话适合直接背所以记录一下)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也称生态社会主义,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有影响的思潮之一。随着资本主义全球化进程的加剧以及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日益彰显,生态作为“问题”被提到了议事日程;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产生的。目前的生态危机也呈现出全球扩散态势,日益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这一切引起了西方知识分子的高度关注。


美国当代社会生态学家詹姆斯·奥康纳在《自然的理由》中表示该思潮产生的社会背景是西方国家的阶级和解变化、资本的地区化和全球化


生态学社会主义实际上是指资本主义世界的绿色运动。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绿色运动之所以具有社会主义因素,是因为其目的是解决资本主义的总体危机,包括政治危机、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而且,是新形势下的“阶级斗争”。


在奥康纳看来,一方面,生态危机是一个“阶级问题”。因为,在资本主导的全球化背景下,尽管北部国家和南部国家都有生态运动,但是两类国家的环境运动有不同的模式。北部国家是剥削阶级和消费阶级的化身,南部国家则是被剥削阶级和生产阶级的化身。


另一方面,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生产条件,包括劳动力、经济基础以及自然界,资本主义对生产条件的威胁,不但是利润积累的问题,而且是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可存性问题。环境保护运动致力于追求环境和生产条件上的社会正义。因此,环保运动是阶级斗争性质的。虽然奥康纳在理论上充满信心,也看到了生态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性质,但还是对生态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是充满失望的。因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社会主义运动已经被资本所消解。


社区为本的整合社会工作

是以社区为服务对象,采用微观和宏观双重视角,系统分析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资产,综合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专业方法,动员和组织社区民众共同行动,推动社会改革。社区作为村(居)民日常生活场域,一方面被社会结构性力量形塑,另一方面社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又能推动公平正义的社会发展


巢状市场

在农村生产者和城市消费者之间形成的直接对接的、实名的、有固定边界的以及具有充分认同和高度信任的“另一种市场”


“巢状”有两层含义,一是特定人群所形成的有限而又相对闭合的产品流通、交往圈;二是对特殊市场形式和食物供需网络的隐喻,强调基于信任、直接对接的生产者与消费者网络如“鸟巢”里的各个节点紧密连接,形成一个边界相对明确的市场结构


新陈代谢

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发生着新陈代谢,而劳动是人和自然新陈代谢过程的中介。他一方面强调劳动对人与自然之间新陈代谢发挥着调控作用,另一方面也指出了劳动的本质。


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劳动引发了“活的和活动的人同他们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变换的自然无机条件之间”发生“分离”,并且“这种分离只是在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中才得到完全的发展”


此外,马克思还将“新陈代谢”的使用从自然领域扩大到商品流通以及更广泛的社会领域,从商品这个资本主义最基本的社会现象入手,将“新陈代谢”贯穿于资本主义的劳动、价值、货币和商品等领域的分析,为揭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提供了基础


新陈代谢断裂

马克思借用这一概念指出,生态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出现物质交换新陈代谢断裂的结果。


福斯特从马克思的分析中得出一系列关键性结论:第一,资本主义在人类和地球的“新陈代谢关系”中催生出“无法修补的断裂”,而地球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永久性生产条件;第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大规模农业和远程贸易加剧并扩大了这种新陈代谢的断裂;第三,工业化和机械化农业共同参与了对传统农业的破坏;第四,所有这一切都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城乡对立的写照


解释来源于网络


五点人 0210于北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